为什么家长管的越多孩子越懒散

作者:责任编辑NO。石雅莉0321

2019-11-18 15:30:08  阅读:9003+

有时有些家长会堕入这样的困惑:投入了许多时刻和阅历管孩子,但孩子却是一副无所用心、懒懒散散的姿态。终究是什么使家长堕入了管得越多、孩子越懒散的怪圈?遇到这样的一种状况该怎么办?让咱们咱们一同听听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边玉芳的主张!

1.管孩子,不能过度。

以下三种“管”,极易导致孩子学习动力缺少,没有职责感,懈怠懒散,家长朋友们快来对照着看看,自己是否“躺枪”了呢?

01

过度干与

过度干与,会削弱孩子的自主办理才干。许多家长在孩子上小学乃至上中学之后,依然以为孩子还小,不理解得组织自己的活动。依然像对待幼儿期的孩子相同“关怀”孩子的日子和学习,从拾掇书包、收拾房间这些日子小事,到孩子的学习细节,比方何时开端预习温习、报什么课外班等,无不参加、无不干与,有时乃至直顶替孩子做决议。一朝一夕,孩子逐步的变依靠爸爸妈妈,变得不爱动脑,懒得考虑,懒得操心,自主办理的才干天然得不到训练和进步。

02

过度奖赏

过度奖赏,会损坏孩子的内涵活跃性。有些家长秉持“少批判多表彰”的教育理念,以为表彰和奖赏能够让孩子更自傲、能够帮忙孩子养成良好习惯。殊不知,奖赏用得不对,也会发生负面作用。家长假如总是将奖赏作为激起孩子干事的手法,孩子今后做任何事都会巴望得到奖赏,就不会注重干事自身带来的趣味和成就感,也不会完全投入,进而对某种行为或学习逐步失掉内涵的动力和活跃性。

03

过度维护

过度维护,会掠夺孩子为自己担任的时机。由于忧虑孩子饿着不吝追着孩子喂饭;由于孩子哭闹就给孩子买不需求的玩具;由于怕孩子烫着、怕孩子摔碎碗碟就不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家长专心爱子心切、护子心切,殊不知,在这样体贴入微的关怀和维护中,孩子逐步失掉了为自己担任、为自己的挑选担任、为自己的学习和日子担任的时机。

2.管孩子 ,考究办法。

以上三种“管”法比较典型和遍及,简单导致孩子磨蹭、懒散、缺少职责心。怎么办?咱们主张您能够这样“管”:

01

多甩手,培育孩子自主认识

家长要逐步对孩子甩手,对孩子少一些操控和干与,充沛信赖孩子的才干,尊重孩子的定见,让他们有更多的时机经过你自己的爱好和好奇心去自主组织自己的学习和日子。一同,也应该答应他们失利,给他们测验过错、并改正过错的时机。

低年级的孩子能够先由爸爸妈妈帮忙、辅导和催促,逐步过渡到由孩子自主组织、自主完结。这样能使孩子取得自我操控感,激起他们的学习活跃性和自我办理的决计和意志。急于干预、急于纠正,就会使孩子思想上和行动上都发生依靠感,不肯也不敢探求不知道的事物。

02

不听任,建立孩子规矩认识

对孩子充沛信赖和甩手,注重孩子的自在意志和独立考虑,并不意味着孩子就能够依然故我,也不意味着对规矩的小看和扔掉,而是答应孩子具有有限的自在。家长要给孩子清晰自主的规模,什么是能够恰当放宽的,什么是需求约束的,什么是有必要严格遵守的。

比方作息,家长应该和孩子一同确定能保证孩子足够睡觉的上床时刻和起床时刻,必定制止由于赖床而上学迟到。假如放纵下去,精神状态就会呈现一些显着的反常问题,变得懒散和无所谓,更不或许勤勉和刻苦了。因而家长要加强监督,和校园密切配合,帮忙孩子强化规矩认识和日常标准,养成良好习惯,让孩子理解“越自律才干越自在”。

03

巧奖赏,激起孩子内涵动力

家长要多运用内部奖赏,少运用外部奖赏。孩子经过活跃地探求和了解周围世界,由此发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自身便是对孩子奖赏,此刻家长假如能够及时必定、及时鼓舞并给予情感和精神上的支撑,这种奖赏便是内涵奖赏。相反,家长为了让孩子做某事而给予物质上的许诺和奖赏,便是外部奖赏。

比方,晨跑时家长鼓舞孩子坚持跑完1000米,并在跑完后必定孩子有意志、能喫苦,便是一种内部奖赏。假如家长许诺孩子跑完1000米就能够买一双新跑鞋,便是一种外部奖赏。这种奖赏变成了贿赂和交流,它削弱了孩子自身的能动性,分散了他的注意力,使他感觉自己的行为是由这些报酬和奖赏引起的,孩子会更多地重视行为的成果而疏忽行为自身,很简单对某种行为或学习逐步失掉爱好。

04

正归因,引导孩子承当职责

要进行内部的、活跃的归因,不要外部的、消沉的归因。有些孩子考试没考好,回到家就诉苦某教师不会教,或是说自己不是学习的料,这便是典型的外部的、消沉的归因,这种归因办法往往会形成推卸职责、逃避现实的不良影响。

学习态度、学习办法、仔细、尽力与否等,是个人自己能够调理操控的要素,这种归因不但是一种内部归因,也是一种活跃归因,这样的孩子学习动力必定是足够的,偶然成果不如意也会在日后活跃作出调整。孩子呈现外部、消沉归因的预兆,家长一定要高度灵敏并及时引导,不能任由孩子推诿职责,不然孩子的职责心会逐步冷漠,逐步变得对自己的学习也不想上心、不肯担任了。

以上四种“管”法,家长能够测验运用,其实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育儿真理,每一种办法对不同的孩子和家庭或许会有不同的作用。因而,主张家长在充沛了解、尊重孩子特性的基础上,有清晰的意图性地“管”孩子。愿您把孩子“管” 得生气勃勃,充溢向上的生机和生机!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